同成年人一样,儿童的排便也是因人而异的,也许,有的儿童两三天才排一次便,也有的儿童可能每天都会有排便,但是量比较少,因此,有时候儿童是否便秘也是比较难分辨的。如果你觉得儿童可能发生便秘,最好定期观察是否有如下症状:
新生儿,大便比较硬,次数比较少,但是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可能不适用此条。稍大点的儿童,大便质硬,三四天才大便一次。无论哪个年龄段,只要出现大便又干又硬,排便比较困难大便伴随着血丝,或者一次性大量排便之后,会有阵发性的腹痛。便秘一般发生于大肠末端肌肉紧张时,因为肌肉收缩会阻碍粪便的正常排出,大便在肠道里积留的时间越长,就会越干,越干越难排出,同时排便时会伴随着疼痛,这样儿童会下意识地阻止排便,如此反复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婴儿期发生的便秘可能会伴随着儿童的一生,如果儿童长大后没有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的话,可能会加重便秘。有的儿童会因为各种原因憋便,特别是正在学习独立上厕所的幼儿,如果长时间憋便,随着大便在大肠的积累,大便达到一定的量,幼儿可能会更加减少便意,也会加重便秘,这样的话就要借助排便剂(灌肠剂)帮助幼儿排便。
轻微或偶尔的便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技巧减轻或解决。母乳喂养期间的婴幼儿,出现便秘的可能性比较小,六个月以上的婴儿解决便秘的最好秘方就是水果,特别是西梅,梨,火龙果等。对于添加辅食的婴儿,可以在日常饮食中增加一些高纤维的食物,比如西梅,李子,豌豆,西蓝花等,尽量少吃垃圾食品,每日增加饮水量也有助于排便。土豆正常都是一天拉一次大便的,但是曾经出现过三天没有大便,想拉但是拉不出来,有时候会很痛,所以土豆那时候会排斥大便,拉不出来就导致土豆上火了,医院,医生给配了一些药物,两天之后才拉出来,从那之后,每当土豆前一天没有排便或者排便比较困难时,我们就会给她吃红心火龙果或者西梅,有时候吃了没多久就有排便,大多数时候吃了都会很顺利的排便。
如果比较严重的话就要及时就医,一般医生会借助软化剂帮助婴幼儿排便。无论什么样的药剂,都要遵循医生的指导。
为了减少儿童发生便秘的概率,父母应该了解熟悉儿童正常的排便模式或规律以及大便的形状和软硬程度。这样可以更好地分辨儿童是否便秘。对于还没有开始学习上厕所的儿童,预防便秘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在饮食中一定要增加高纤维的食物,一般而言,一个三周岁的幼儿一天大约需要8克的纤维素。
当儿童开始学习独立上厕所时,每天都要鼓励幼儿在马桶上坐一会,培养他(她)排便意识和习惯。此时可以给幼儿最喜欢的玩具,让其放松,如果有大便排出的话,要记得鼓励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如果幼儿还不能够正常排便的话,那么他(她)有可能在下意识地憋便,这种情况最好去咨询医生。
刚开始学习排便的幼儿,没有排便的意识,也可能不想主动排便,于是就会憋便,当下一次便意来临的时候,排便时肠道运动就会引起腹痛,这样幼儿很有可能把腹痛和排便联系起来,于是会循环憋便,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