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武侠小说和武侠剧的友友们最近肯定在追《倚天屠龙记》了,新版的倚天屠龙记开播之初被吐槽慢动作太多,现在很多都改版了,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慢动作,然而又被吐槽女角色都傻傻分不清楚。其实还有一个细节大家注意到了吗?现在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明教危在旦夕,细心的观众可能发现了,成昆偷袭杨逍、韦一笑和五散人,大家都深受重伤。他们此时都席地而坐,双腿盘膝,运功疗伤。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运功疗伤吗?你知道什么是内力吗?每个人的运功姿势为什么不一样呢?
说到内功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是虚构,不存在的,都是武侠小说里为了增添剧情的精彩度而生的。其实不然,内力是真是存在的,内功的说法来自中华武术。有一句古话“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比如练内家功大家熟悉的太极就属于其中一派,外家功夫就像虎鹤双形等等,内功再简单一点说就是“寸劲”。
内功修炼有三大要素,即调身、调息、调心。其中的调息,就是指对呼吸的调整,我们剧中看到杨逍的调息方法就是丹田之呼吸方法,吸气时小腹自然凸起,呼气时则意念肚脐与小腹内收,并后贴于命门即可!弹幕中看到网友调侃“杨逍这是肚子疼啊”其实杨左使做的没错,他就是在运功疗伤,没有违背武学功法,说到这真的再次给导演大赞,原著相似度真的很高。
内家功夫练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到达一种境界,例如最高境界“身知”意思就是“身体本身知道气的运行”。这种境界那就相当之高了,简单点就是大家听过的“打通任督二脉”的境界。所谓的身体中的气,什么时辰流到什么部位什么内脏都是有说法的,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习武之人中年迈的老人轻松打倒一个壮汉的缘故。
学过中医的人都知道,人有很多的穴位,每个穴位都连通着的五脏六腑,调气养血,强身健体都是可以做到的。小时候喜欢看“漫画书”书上就有各种武侠招数,例如大家熟知的“金钟罩铁布衫”“寒暑铁布衣”等等。这两种功夫一个是少林功夫,一个是武当传承。假如有人练就“寒暑铁布衣”的功夫,在大冬天的北方穿一件衬衣都不会觉得太冷。
《倚天屠龙记》的原著作者金庸老先生是近代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但是中国的武侠小说运用“内功”“六大门派”等等这些词汇并不是金庸老先生最早。小编也是百家资料才得知,中国武侠小说里描述的内功应该诞生于年,它的“发明”人叫李寿民,他是当年鸳鸯蝴蝶派小说的领军人物,《蜀山剑仙传》《青城十九侠》等都是其代表作,也是我国武侠小说的开创者,他之前是没有武侠中“内功”之说的。
我们熟知的拍成电视剧的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中英雄角色都没有内功。三国演义里的张飞关羽都是大家熟悉的大英雄人物,武艺高强,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说法,但是从未看到关羽张飞打坐疗伤吧。好像西游记中孙大圣也没有吧,看来神仙更不需要内力。
还有运功疗伤的姿势也各有不同,应该是因为武功门派不同,形意、八卦、太极等气运行的形式和部位不同,所以姿势有所不同吧。这个小编无从考究,欢迎大家留言一起涨姿势。